本期内容:脑卒中的健康管理(一)
01脑卒中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健康监测:通过系统地、连续地收集与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产生与健康有关的信息,了解其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2、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和分析:根据健康监测所收集产生的健康信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各种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系统分析其所处健康状态及在未来患慢性病的危险程度、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3、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进行健康指导:帮助被管理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指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的行动方向;4、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处理。02
脑卒中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有什么区别?
卫生宣传仅仅是传播卫生知识,多为单向,受众广泛,不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以卫生知识传播为基础,多为双向,注重行为教育和干预,强调设计和评价。不能把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等同看待,或以卫生宣传代替健康教育。
03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流程是什么?
1.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评估、制订管理目标、制订管理方案、监督实施五个环节综合控制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
2.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管理,首先进行健康宣教,然后综合控制高危人群存在的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临床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以干预不良生活方式为主;
3.预防脑卒中。通过筛查检出脑卒中高危人群,经过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综合控制危险因素,最终达到预防脑卒中发作的目的。
04
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流程是什么?
1.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统评估、制订管理目标、制订管理方案、监督实施五个环节。
2.根据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采集信息:
(1)已经患有卒中,是否遗留有偏瘫、言语不清;
(2)是否有因脑卒中住院病史,有明确的病历记载;
(3)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时有肢体偏瘫,有一过性言语不清或构音障碍;
(4)CT或者MRI片上是否可以看到明确的梗塞病灶。
脑卒中的排除标准包括:一过性头晕、周围性面瘫、阵发性的肢体麻木,四肢远端的麻木、无力、视物不清、头痛;
3.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包括:对病情轻重的评估、对卒中后遗症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评估;
4.制订管理目标:
(1)短期管理目标,以一个月为标准设定短期目标;
(2)长期管理目标,设定半年或1年的长期管理目标;
5.制订疾病管理计划,以达到改善病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同时进行临床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
6.监督实施预防脑卒中再次发作。
0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方法可谓繁多,药物多达几十种,故现把这些药物归类介绍如下(具体用药指导详见《缺血性脑卒中科学用药干预分册》):
(1)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等);
(3)抗凝治疗(如肝素等);
(4)降压治疗(如ARB类、ACEI类、CCB等降压药物等);
(5)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中药(如丹参、葛根、安宫牛黄等)。
2、手术治疗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2)颅外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3)颅内段脑供血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4)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5)锁骨下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6)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术。
06
脑卒中高危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有哪些?
通过询问既往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以及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等,了解运动个体在运动时的心电及血液动力学的参数,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由专业医务人员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同时在运动时应有严密的医学监测。具体内容:1、运动类型确定:如耐力运动、灵活性运动、力量练习。2、运动强度:理想的控制运动强度的指标为摄氧量或者代谢当量,亦可通过心率规定运动的强度,方法简单易行;还可通过运动时的自觉疲劳程度来掌控运动强度。3、运动持续时间:一般要求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60分钟,可间断完成。4、运动频度要求:运动频度至少每周3-7次。5、运动方案的进展包括:开始阶段、改善阶段、维持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心脑健康
闻绍云
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