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急诊信息
平台--急诊EM智库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和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于年在《临床急诊杂志》发表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一、
概述
急性脑卒中(AIS)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而且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不理想,形势严峻。
二、
卒中系统建设
01
急救人员培训:
院前正确识别卒中有利于后续现场急救和转运、缩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提高再灌注率。有效应用院前卒评估工具,提高急救人员的认知及处理能力。
02
卒中中心网络的建设:
规范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改进医疗质量,合理分配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建立卒中中心网络。
03
构建绿色通道
(1)院前院内互联互通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区域急救、院前-院内的高效信息衔接;传递患者病史、发病时间、现场评估、相关检查等关键信息;GPS定位和行车路线规划;医院急诊科可实时沟通交换意见,让急诊医护做好充足的准备,院内卒中专业医师可与家属电话或视频沟通。
(2)院内信息系统:医生接诊界面与护士分诊界面信息互通,设立绿色通道启动键,启动后疑似卒中患者的化验单及处方都会有绿色通道标志。
(3)构建卒中团队:构建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检验科、药房多学科在内的卒中团队,还要有护理和辅助人员参与;同时配备多个小组,轮班做到24h无缝对接。
(4)医护人员培训与质量改进:培训卒中团队医护,设立考核标准,定期对绿色通道病例进行质控,找出各个环节的亮点与不足,持续改进。
三、
院前急救
01
呼叫受理与调度派车:
EMS调度员是卒中院前急救的第一环节,要根据急救电话中呼救方提供的信息和症状体征迅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
02
现场识别:
相关研究表明EMS现场急救人员提供正确的卒中识别,将显著缩短转运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及入院至治疗时间等。
03
现场处理
(1)采集病史:病史最重要的信息是症状发生的时间。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定义是指患者出现卒中症状的时间或已知的患者最后正常时间(当为醒后卒中或因失语、意识障碍等原因无法准确获得症状出现时间时)。
(2)体位方式: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有利于改善脑血流和脑灌注,对可以耐受平躺且无低氧的患者取仰卧位,对有气道阻塞或误吸风险及怀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建议头部侧位且抬高20°~30°以避免呕吐导致误吸。
(3)气道保护和呼吸支持:对卒中患者,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4)快速血糖检测:对每一位疑似卒中的患者必须快速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会导致类卒中样发病。
(5)循环系统监测与血压控制:卒中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及降压目标值等问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急性卒中的最优血压区间应依据于卒中亚型及其他合并症情况设定。
(6)颅内压增高:疑似前循环卒中的患者(偏瘫、言语障碍等)出现嗜睡、恶心、呕吐等,提示颅内压增高,可抬高床头20°~30°以促进脑静脉回流,应予适当的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快速静脉滴注)、过度通气、高渗盐水等以降低颅内压。同时限制液体、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避免使用导致脑血管扩张的药物。
四、
合理转运
01
转运策略:
EMS急救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将疑似卒中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卒中中心或可以开展静脉溶栓和(或)医院减少血管内治疗前的延误。
02
院前院内衔接:
院前急救医院,将患者信医院;医院提前启动卒中预案流程;将患者转运至指定地点,最好直接转运至CT室;
五、
院内急救
01
诊断与评估
(1)病史采集:在EMS信息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病史采集,确认症状出现的确切时间。
(2)体格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及循环功能,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3)疾病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4)病情评估:采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常用的量表有:NIHS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以及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5)排除溶栓禁忌证:建议采用列表逐条排除或规范设立固定的问题排除禁忌证。
02
检查与影像学: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AIS溶栓院内延误的重要因素。首先开启急诊绿色通道,然后进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糖+肾功能+电解质、急诊头颅影像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溶栓治疗开始前必须得头颅影像检查和血糖结果,其余检查无需等待结果再行溶栓;护士建立静脉通路;检验科、放射科及收费处优先处理。
03
急诊治疗
(1)确定治疗方案:根据头颅CT、血糖检查及病史,评估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若无溶栓禁忌证,应即刻获取溶栓知情同意,可预设问题及时规范化回答家属各种疑问。
(2)静脉溶栓:患者接受<6h机械取栓时,不建议在CT+CTA或MRI+MRA之外进行额外的影像检查;发病时间在6~24h之间,建议进行CTP、MRI弥散或灌注成像帮助筛选适合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
04
缴费:
溶栓患者家属优先缴费或者诊间缴费,甚至先治疗后付费;如患者费用不足,即刻申请办理欠费手续,实行边诊疗边付费或先诊疗后付费。
六、
公众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我国AIS患者就诊时间以及启动院前急救系统的时间明显长于国外,主要是公众缺乏对卒中早期症状的认识及未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提高公众对卒中症状的有效识别,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七、
结语
本专家共识旨在将院前、急诊、住院治疗有机地联系起来,优化我国AIS急诊急救的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转载需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