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昨晚在社群内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接受度”的主题。
接受度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目前文献中查到的有:伤残接受度、造口接受度、疾病接受度等...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相关文献:
[1]胡婷,王惠珍,甄莉,李希琳,曾少娜,叶子文.肠造口接受度问卷的汉化与信效度评价[J].护理研究,,34(13):-.
[2]罗珊,李玉,谭琳,陈丽.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35(11):-.
[3]朱亚南,刘志梅,杨静,李金鹂,李美娜,孟芬,张欣红.术前支持干预对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焦虑及伤残接受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35(10):80-82.
[4]张盼盼,张士庚,张爱华.烧伤患者的心理弹性及伤残接受度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0):------.
[5]徐飒,田瑞杰,袁媛,李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16(09):-.
之后,有老师在评论区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好,关于脑卒中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对脑卒中患者的伤残怎么衡量,用mrs量表去问,患者都说没事,我应该调查什么时期的患者呢?
其实,这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问题的重点不是调查患者什么时期,这个是我们很难控制的,我们假设要去做这个“脑卒中伤残接受度”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患者是否真的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现状是初步估计怎样的,能不能很好的把这个主题做下去。
Nursing小班长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当我们拿到一个新的量表主题的时候,比如上面的“脑卒中伤残接受度”,如果直接就拿着量表等去做调查,很有可能做了很多工作之后,结果不见得好;如果是我来做,我会根据这个主题的理解,去找患者做质性访谈,初步从患者角度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甚至我还会问一下“如果我去做调查,你愿意真实填写吗?你的顾虑有哪些?”;如果患者不好说话,完全可以去找患者家属去沟通,你要知道,了解事情真相的方法不止一种。
其实,我们在给老师们上直播课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横断面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研究目的的差异点。比如,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几篇文献,自己理解一下:
[1]叶桂连,高国贞,吴秋敏,李红线.心肺联合移植患者疾病获益感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6(20):-.
[2]于洁,李赟,熊娜,詹玉,岳鑫彦,杨心悦,王冬华.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35(09):66-68.
[3]李萌萌,王宇,刘腊梅,焦佳伟,李凌云,王鹏.癫痫患儿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象学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37(03):54-57.
所以,质性研究的主题和横断面研究的主题几乎是可以对等使用的,所以,根据这个思路,当我们要开始进行一个新的横断面研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先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大概的去了解一下患者对于该问题的态度或认知等,这样可以给我们在做横断面调查的时候,有很多提前预知的破解方法。
此外,给大家推荐一个新的由Nursing小班长独立运营的知识星球社群:护理学苑viper,本社区旨在输出护理科研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护理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论文投稿、护基金申请等。
本社群内容为知识付费产品,一经加入,该不退费!如有疑问,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