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a_6171972.html
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这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谁都怕摊上啊!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人数约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万,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更要紧的是,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有16.37%属于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将近五分之一啊!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脑卒中发作前大多数病人都有一些前兆,说话吐字不清是脑卒中发作较为常见的先兆,这是由大脑短暂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若能抓住脑卒中发作前的蛛丝马迹,便能给治疗争取时间。
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脑卒中虽然来势凶猛,但只有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无任何先兆,绝大多数患者都有来自脑部瞬间血流骤变所发出的各种信号。
据统计,脑卒中发病先兆有40多种,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01
视觉异常
①一过性黑蒙:即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数秒钟后可恢复。这是因颅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脑卒中的最早预警信号。
②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支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脑卒中预警信号。
02
语言障碍
说话吐字不清,有时出现口吃,甚至不会说话,是脑卒中发作前常见症状之一,主要因为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03
感觉异常
①麻木:一侧面、舌、唇或/和肢体麻木,有时可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有视物旋转感。
②眩晕: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与眼睛看到双重物像(复视)、耳鸣一起出现,其原因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平衡器官小脑。
04
运动障碍
①偏身或单侧肢体无力或笨拙:一侧面部、上下肢力量减弱、不受支配,口角歪斜、流涎,胳膊抬举困难,手中拿的物品忽然掉落,走路时一只脚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
②扭颈手麻征:常发生于头转向一侧刮胡须时,突感手指无力,有的患者还伴有言语不清,1~2分钟后恢复。主要原因为转头时,使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从而加重了动脉狭窄。
③猝倒:双腿突然丧失力量而猝然倒地。
05
其他
①头痛: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或头痛形式与平常不同,如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或伴有恶心呕吐等。
②鼻衄:约50%的老年人有发生鼻出血的可能。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若发生鼻出血,可能会在1~6个月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③频繁哈欠:中老年人频繁打哈欠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研究发现,有70%的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前5~10天内有频繁打哈欠的异常表现。
④舌痛:发生卒中前出现舌痛的病例亦非罕见。
⑤呛咳:据临床观察,少数卒中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
⑥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
⑦精神状态改变:中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
一首卒中先兆顺口溜
送给你
突然眩晕手脚麻,吐字不清变结巴。肢体无力易猝倒,视觉迷糊智力差。
血压波动又反胃,昏睡睡到日西斜。一侧肢体频抽动,视物恰似雾中花。
中风自救,自己了解,发给家人
1一定不要做:
一定不要给患者服任何药、喝水,因为服药无效,而且此时进口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堵塞呼吸道。
一定不要把患者扶起、拍背、甚至摇晃:这可能会加重病情,如果想了解患者是否有意识,可以拍打肩膀,呼喊名字。
2第一时间做:
1、拨打:如果家人中风晕倒,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输2、调整病人的体位: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假牙的应取出,避免气道阻塞。家属一定记得记录发作时间,不要搬动患者,尤其避免摇晃头部。如须移动,应由1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3、如有条件可予吸氧:如果在等待救助的过程中发现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通畅,可用手掏取。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以下是脑卒中危险因素前五位:
1、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血压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危险均呈正相关,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心脏病:如心瓣膜疾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心病等和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均会增加TIA,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的发病率。
3、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可能性可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
4、吸烟和酗酒,均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卒中危险性与吸烟量及持续时间相关。酗酒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特别是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
5、高脂血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6、其它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饮食(高摄入盐量及肉类,动物油等)、超重、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血液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还有如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和卒中家庭史等。
怎样预防脑卒中?
1、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2、有危险因素发现时,应请教医师,尤其是专科医师予以指导治疗。
3、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少活动等。
4、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多蔬菜水果,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饮食为主,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过饱饮食不利健康。
5、适当增加活动,多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不宜过度肥胖。
6、调整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
徐向东:神经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编辑
鲁焕征孟夏苏楠编审
孙秋成曹天顺
图片来源
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