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是脑卒中系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治疗室练习时间外,平时的卧、坐、站立等姿势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完成质量,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何、均会影响到康复治疗质量,所以康复护士必须将康复护理贯穿在患者每日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要管理好。
一、房间要求
房间内的病人最多以3个病人为宜,太少不利于患者交流,太多会互相影响,不利于病人休息和康复训练。由于脑卒中后大脑损害,偏瘫患者的头转向健侧,并有忽略患者身体和忽略空间的倾向,所以房间内的要求应尽可能患侧在白天自然地接受更多的刺激,床与床之间要大于1米的距离,床与墙大于1米的距离,这样有利于上下床。医生、所以护理人员、陪住人员等均在患侧进行,床头柜和日常用的必需物品放在好患侧一边,这样患者必须用健手跨越患侧取放物品,以随时唤起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二、良肢位
良肢位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的位置。在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制动超过3周,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会变为致密结缔组织,从而导致关节挛缩变形。所以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
1.仰卧位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最强。这种体位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头部有枕头良好支持,不能使胸椎屈曲。上肢: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其前伸,上肢处于抬高位置,伸肘,腕背伸,手指伸直并分开。下肢:在患侧臀部使髋关节稍内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略背曲,足底平放于床上。在急性期,患侧肌张力低下,下肢多为伸展,膝关节下用一小软枕支持,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避免膝过伸展。
2.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头部由枕头支持感觉舒适,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开。患侧下肢:健肢在前,髋膝屈曲用枕头支持。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屈。
3.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头上,高于心脏,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健腿在后自燃屈曲。
4.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半卧位,因能增加躯干的屈
曲伴下肢伸直。
手中不应放置任何物品。为对抗屈肌痉挛在手中放置物品,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可引起手抓握中的物体。正确的体位时患者的手张开,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体位。
枕头大小硬度要求:理想的枕头够大而填满软材料,2或3个,荞麦皮类枕头1或2个支撑背部,小软枕头2个。
足底不能放置任何物品。放置物品可刺激足底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三、床上活动
1.桥形活动
目的在于早期训练双上肢负重,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桥形活动时腰背肌的收缩及髋关节的伸展,可稳定髋关节及脊柱,有利于早期下地及步行。另一好处是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熟练的桥形活动利于便盆的放置,给卧床期的病人带来生活上的方便。
(1)辅助桥形活动:由于瘫痪肢体量不够大,不能单独完成,护士一手按住病人双足,另一手扶住患侧膝部,患者即可抬起臀部。
(2)桥形活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并拢,双足平放床上,双上肢伸直,掌心向下,平放于床上,用手臂及腰背肌的力量将臀部抬起。
2.躯干活动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并拢,双足平放于床上。头肩向左。躯干活动因肩髋
的反向活动,对缓解躯干肌肉痉挛大有益处。
3.主动辅助运动
脑卒中后随着身体情况的好转,可以在床上作主动辅助运动,双手十指交叉
作肩关节上举运动。下肢:健肢在下,患肢在上,交叉作上下,左右运动。
四、翻身
翻身是最有治疗意义的活动,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预防压疮的发生和预防关节挛缩、变性等并发症。急性期时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即可开始翻身。但有下列情况禁忌翻身:
(1)头部轻屈曲即可出现瞳孔散大。
(2)顽偶眼征消失。
(3)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4)呼吸不规则。
(5)频繁呕吐。
(6)频发全身痉挛。
(7)低血压,收缩压在12kPa以下。
(8)双侧弛缓性瘫痪。
(9)去皮质强直发作。
(10)发病后1小时内昏迷。
1.被动翻身
由他人完成的翻身称被动翻身。一般由护士帮助完成。在脑卒中刚发病数
日内,由于肢体瘫痪较重,患者不能独立完成翻身动作,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后必须保持良肢位。但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宜,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1)由仰卧位向患侧翻身:这种翻身较为容易,护士首先将上肢保护好,患肢肩部前伸,伸肘,伸腕,用左手掌顶住患肢手掌,右手拉住患者健将患肢置于良肢位。
(2)由仰卧位向健侧翻身:护士将患侧下肢屈曲,双手分别置于患侧肩部与臀部,用适当的力量将患者翻向健侧,随后将患肢置于良肢位。
2.自主翻身
瘫痪肢体的功能稍有恢复,患者即可开始训练自行翻身。
(1)能伸肘的患者用采用摆动翻身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病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将双上肢摆系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以重复摆动一次,借助惯性,将身体翻向患侧。
(2)不能伸肘时采用健腿翻身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健手将患肢屈曲置于胸前,并以健手拖住肘部,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体向健侧转动的同时,趁势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五、床上座位
保持床上正确的坐姿较为困难。如果患者采用半卧位,可强化痉挛模式,所以当床上不可避免要坐起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直立坐位姿势。用可调节的床可将其调到垂直的位置或用枕头、被子支撑坐起,头部无须支撑,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或头自由活动。躯干挺直,背部用软枕垫起支撑,髋部屈成90°,双膝伸展,患膝下垫一小软枕,防止膝关节过伸展,双手对掌,十指交叉,保持患侧拇指在上方,伸直肘部,双上肢置于小餐桌上,为使患侧上肢更为舒适,餐桌上可放软枕或垫子。脑卒中发病后意识一直清醒,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脑出血一周左右,脑梗塞2-3天即可坐起。昏迷时间过长或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者,心肺功能减退,突然起坐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即起坐时突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心慌、出汗、面侧苍白等。起坐时头部和躯干要逐渐抬起,不可操之过急,由15°-30°-45°-90°,逐渐抬高床头,后背用枕头、被子垫起,有可调节床更好,起坐时间逐渐增加,每次由10min-20min-30min,每天2或3次为宜。当起坐时出现头晕,心慌时,立即让病人平卧,症状逐渐消失。床头桌的摆放应该放在患侧,取放物品时身体向患侧转动,跨越患侧;医务人员、家属均应该站在患者的偏瘫侧进行交流、护理,视觉及听觉刺激来自病侧,有利于引起病人对患侧的注意,从而促进大脑认知功能。
在病房里要帮助患者从床上坐起来,转移至轮椅上进行检查、康复训练等。康复护士必须指导和教会病人正确的起坐和转移方法。
护士和协助者站在病人健侧,双手扶助病人双肩,患者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
帮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并用肘部支撑起上身。
帮助患者用健腿将患侧腿移至床边,双腿下垂,用健侧上肢支撑起坐。
六、早期离床下地
脑卒中发生后,无论时间长短均有卧床的过程,早期下地可使双下肢负重,患下肢负重有利于髋关节、膝关节伸展,为步行创造条件,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中国人普遍缺钙,尤其是老年人,下地负重训练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避免了骨折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如去厕所大小便,坐在椅子上进食,坐轮椅到康复训练室训练等。这些训练会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欲望,以良好状态进行康复训练。离床下地后椅子上的坐位姿势。
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在急性期,更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