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取年5月-年5月上海中医院急诊中风科门诊和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91±1.63)岁,平均病程(47.30±9.81)h。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94±2.17)岁,平均病程(29.09±6.38)h。方法治疗方法对照组:⑴改善脑血循环:①抗血小板:急性期予阿司匹林mg,恢复期予mg,1天1次,口服;②抗凝:低分子肝素钠IU,1天2次,皮下注射;③降纤;④扩容;⑤扩张血管。⑵神经保护:神经节苷脂20~40mg,1天1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60mg,1天1次,静脉滴注。⑶其他疗法:丁基苯酞0.2g,1天3次,口服;人尿激肽原酶0.15PNA,1天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中药。组方:野菊花、七叶一枝花、生地各10g,丹参15g,川芎、地龙各10g;1天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意识不清者鼻饲给药,两组疗程均为90天。
观察指标
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Index(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两组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BarthelIndex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2周和3个月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3个月Barthel指数≥80分患者治疗组25例(75.76%),对照组16例(4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治疗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未愈1例,显愈率75.76%,有效率96.97%.
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效10例,显效12例,未愈6例,显愈率45.45%,有效率81.82%。
两组显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魏江磊教授提出“中风热毒论”假说,认为热毒为中风病机关键,适时祛除热毒对于治疗中风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清除热毒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已成之毒,当以清热解毒药物治之,如野菊花、七叶一枝花、生地等。其二,活血通络,使火热之毒邪顺畅排出,即通则无毒,如川芎、丹参、地龙等。
本研究显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介入解毒活血中药,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P0.01),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摘自:石敏,魏江磊,孙凡.解毒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5(8):-.
白癜风的专家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