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异性治疗
特异性治疗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近年研究热点为改善脑血循环的多种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及神经保护的多种药物。
1.溶栓
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小时内。
(1)静脉溶栓:
1)rtPA:已有多个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治疗时间窗包括发病后3小时内、6小时内或3~4.5小时。
NINDS试验显示,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组3个月完全或接近完全神经功能恢复者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病死率相似。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ECASSⅢ试验显示,在发病后3~4.5小时静脉使用rtPA仍然有效。
Cochrane系统评价rtPA溶栓的亚组分析显示,6小时内静脉rtPA溶栓明显降低远期死亡或残疾,但显著增加致死性颅内出血率,每治疗例患者可减少55例死亡或残疾。
用多模式MRI或CT帮助选择超过3小时但存在半暗带可以溶栓的患者仍处于研究阶段。rtPA除出血风险外,有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引起呼吸道部分梗阻的报道。
2)尿激酶: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小时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分为2个阶段。
第1阶段开放试验初步证实国产尿激酶的安全性,确定了尿激酶使用剂量为万~万IU。第2阶段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脉给予尿激酶(万IU组例,万IU组例)组和安慰剂组(例)。结果显示6小时内采用尿激酶溶栓相对安全、有效。
3)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A.年龄18~80岁;B.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C.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D.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E.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禁忌证:A.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F.血小板计数低于×/L,血糖<2.7mmol/L。G.血压: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H.妊娠。I.不合作。
4)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
A.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
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小时内15分钟1次,随后6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
E.如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
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
G.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
(2)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理论上血管再通率应高于静脉溶栓,且出血风险降低。然而其益处可能被溶栓启动时间的延迟所抵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n=)显示,对发病后6小时内重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动脉使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组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总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更多临床试验证实。
目前有关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安全性与有效性只有少量小样本研究。尚无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可靠研究证据。
推荐意见:
①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小时(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小时,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使用方法:尿激酶万~万IU,溶于生理盐水~ml,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l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D.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E.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③可对其他溶栓药物进行研究,不推荐在研究以外使用(Ⅰ级推荐,C级证据)。
④发病6小时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医院进行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级证据)。
⑤发病24小时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级证据)。
⑥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小时后开始(Ⅰ级推荐,B级证据)。
本文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撰写,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华神经科杂志》年43卷第2期
…………欢迎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