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压力测试是临床常用的步态评价指标。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其中足底压力异常,是指导康复训练、评价患者步态及康复疗效、预测患者结局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足底压力测试
足底压力测试是临床常用的步态评价指标,属于步态分析中的动力学分析。临床上常用的足底压力测试是指足底压力垂直于地面的分力,通常通过测量与其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的地面反作用力而得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分类有如下几种:足底印记技术、足底压力扫描法、压力板、压力鞋及鞋垫。目前用到的最多的是压力板、压力鞋及鞋垫,其常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足疾医疗、假肢及矫形器设计、体育工业等多个领域。
足底压力测试中常用到的指标有:压力(F)、压强(P)、足触地时间、足触地面积、压力中心(centerofforce,COF)、压强中心(centerofpressure,COP)等,以及由这些参数引申出来的指标,如压力曲线、冲量(曲线下面积)、支撑相时间、支撑相各期时间、摆动相时间、COP曲线、COP位移、COP速率、COP变异性等。
卒中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异常主要表现为:站立时双侧足底压力不对称,接触面积不对称,COP偏移,COP前后、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增大;行走时双足各区的足底压力异常,触地顺序异常,COP轨迹异常。
健康中老年人的足底压力
1.健康中老年人站立时的足底压力
健康中老年人(50—80岁)站立时双足底压力对称,双足接触面积对称。足底各区压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后跟外侧、后跟内侧、第2—4跖骨、第1跖骨、第5跖骨、拇趾、中足、第2—5趾。COP位于身体的中心。
2.健康中老年人行走时的足底压力
行走时健康中老年人的步态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其中支撑相包括足跟着地期、足掌着地期、推进期,其特征可通过足底压力显示。正常步态周期中,足着地顺序为:足跟—中足及前足外侧—中足及前足内侧—足跟离地—中足离地—前足及各足趾离地。足底各区的压力值大小顺序:以足跟和第2-5趾骨处受力最大,第2-4跖骨处受力最小。COP轨迹表现为一条由足跟沿足弓内侧至拇趾的平滑曲线。
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
1.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时的足底压力
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时,偏瘫侧与非偏瘫侧全足的压力和接触面积基本相等。随着姿势难度增大,即患者由睁眼站变为闭眼以及支持面积逐渐减小,健侧全足的压力和接触面积逐渐增大,患侧逐渐减小,且足底压力的增大与接触面积的减小无关。患足足底各区压力的大小顺序与正常人基本一致,以足跟和中足部负重为主。但患足外侧缘接触面积增加,可提示偏瘫侧足内翻和内侧纵弓塌陷。
站立时,患者COP偏向健侧;COP在前后、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增大,且随着姿势的难度增大、患者注意力的分散,COP移动幅度增大;健侧和患侧各自的COP位移也存在不对称,且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相关。患者健侧COP漂移轨迹范围较健康人大。
2.卒中后偏瘫患者行走时的足底压力
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周期异常,表现为:双支撑相时间延长,健肢单支撑时间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延长,患肢单支撑时间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减少。与对侧肢体相比,健肢支撑相延长,摆动相缩短;患肢摆动相延长,支撑相减少。健足及患足均以足掌着地期最长,其次为推进期,足跟着地期最短。患足的着地顺序各异,常表现为全足着地。
健肢承重较患肢更多。根据患者步态异常的程度不同,其患足各区的压力也不同。健足第2—4跖骨的压力较健康人减小。患足较健康人足底各区的压力峰值减小,前足内侧压力值增大。足底压力曲线失去双峰,表现为患肢≥3个的小的不规则峰和谷,且患肢在足触地初期和推进期较健肢的压力更大。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摆动加大,行走时COP不对称。重心漂移轨迹表现为:在中足部出现多次前后折返,失去平滑性,混乱不清。
其他功能学参数的关系
影响裸足足底压力的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步速。此外,还与行走方式、负重、足底感觉等有关。临床步态分析还包括运动学、肌电图等等。当前研究除了观察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异常参数外,还有不少研究针对足底压力异常的原因及其与患者其他的功能障碍的联系进行了分析。
站立时COP位置可反映患者感觉运动的功能状况。有研究证实,前后、内外方向上的COP位移,COP轨迹长度、面积与损伤侧下肢肌力有关。COP的位置与患者姿势难度及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有关。此外,COP在内外方面和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还能反映患者跌倒的难以程度。COP和步速、步频呈负相关,与双支撑相时间正相关。
足底压力参数评价卒中康复效果研究
一些研究认为,患者步态的不对称性需要纠正,尤其是在慢性期。而步态不对称是卒中后的适应形式,因此也有研究认为:要求患者达到生物力学上的对称是不合理的,这种对称无法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展望
脑卒中患者存在多样性,功能损伤程度与卒中的严重程度、部位、类型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躯干控制能力等有关。就异常步态来说,包括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学异常等。可将足底压力与相关的功能障碍相结合起来分析,共同探讨卒中患者步态异常特点。与定性量表结合,与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结合,探讨步态异常的原因,指导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
本期编辑:Aimee
本文来源:根据《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第31卷第2期综述整理。
作者:毕胜、胡楠、卢茜
投稿请发送到邮箱:tougao
kangfuhui.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