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国外有研究报告,象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这样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时经常走弯路或被误导,大凡行走的时候偏瘫侧上肢向胸部勾紧,同侧下肢在地上“划圈”的人都是未进行过康复治疗造成的。
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
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我国专家对脑卒中偏瘫也进行过一些对照观察,例如:偏瘫患者步行恢复率:康复治疗组89.7%,单纯神经科治疗组65.2%;平均住院日:康复治疗组74.4天,单纯神经科治疗组.1天。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绝非靠药物、休息和营养就能逐渐恢复的疾患,必须尽早康复治疗,才有希望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误区2: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
按照中医理论,偏瘫属于“筋失所养,经络阻滞”,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可以通经络。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3:
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
年,国内江钟立和励建安等人报告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结果,即家庭人数成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这一现象说明,在我国老百姓中“养儿防老”的意识根深蒂固。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都怕落个不孝之子的坏名声。许多日常生活活动,即使患者能做,也不让动手,都是他们替代完成,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虽然也同样接受了康复治疗,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康复意识不强,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就较差。而在人数少的家庭,患者的许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做,生活自理的意识相当强烈,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较高。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树立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4: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国外报告,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持续到伤后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证实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国内也有报告,一组平均病程11个月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从未接受过康复治疗指导,被“废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所困扰,通过康复治疗性“矫正”,使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在我国,由于各地区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医疗费用等问题,有不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未接受过康复治疗,但是,他们仍有“康复潜能”,康复治疗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社区康复也得到全社会的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wh/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