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经常受到颈椎病的困扰,多数人都会出现头痛、眩晕、视物不清等症状,但很少有人会把这些症状跟脑卒中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些看似简单的颈椎病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前兆。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如果能采用合适的颈部治疗方法,不仅有利于脑供血的恢复,也会预防下一次脑中风的发生。
低头和受凉,颈椎很“受伤”
长时间低头和受凉是颈椎病的两大诱因。现在,从小孩到老人,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大家长时间盯着手机看,很容易引起颈椎形态的改变。形态决定功能,颈椎由于长期劳损会引起形态改变,引起椎间盘高度变小和退化增生,从而发生骨质增生和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最终会引发系列功能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颈椎病。而颈椎受凉以后,也会引起颈椎局部肌肉痉挛,诱发颈椎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颈椎病的发病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六十岁以上的人发病率在百分之七十至八十,老年人的颈椎病多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不论是颈动脉还是椎动脉,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堵塞或受压都会影响到大脑供血。有的患者猛一转头就会摔倒,就是因为突然的牵拉会引起动脉痉挛,导致供血中断,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颈椎病患者最好不要猛地转头。
椎动脉供血不足由什么引起?
一是颈椎退变引起骨关节松动和骨质增生,增生的部分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引起痉挛;二是先天性椎动脉畸形;三是前斜角肌痉挛压迫锁骨下动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
颈椎病跟机体的老化一样,是由机体退变引起的。退变主要影响椎动脉,严重者导致椎动脉受牵拉或卡压,产生由痉挛而引起的头痛眩晕、视物不清等症状,这些统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头痛多为可持续性痛,容易出现阵发性加重、跳痛、灼痛等,多局限于一侧颈枕部或枕项部,伴有酸胀感,可向头顶、枕、眼眶、鼻部扩散,晨起、转头、颠簸时容易发生或加剧。部分患者发病的先兆症状为眼前突然发黑、闪光,有些老年人眼花的症状,经过推拿、针灸、牵引等治疗后有所改善,说明眼花是由颈椎血管受压后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因变换体位,头过度旋转诱发或加剧,发作时可伴有耳鸣、听力减退,多是由内耳供血不足而引起。
这里要注意一点,要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美尼尔氏病区分开来。美尼尔氏病是一种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患者多数为中年人,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的患者约占65%,大多数患者单耳患病。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美尼尔氏病有眼颤。
颈椎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出的警报
“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性卒中死亡率更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普遍认为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
近几年,专家经研究发现,颈椎病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头侧转过度、过快的情况时,就容易引发中风,也容易出现头晕、呕吐、视物不清、耳鸣,甚至会猝然跌倒。颈椎病有可能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提前向我们发出的“健康警报”。
正常人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同侧的椎动脉受压、椎动脉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影响。但如果椎动脉发生病变时,它的受压就会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中风。
骨质增生会刺激颈椎周围组织,引发炎症性水肿,使椎动脉狭窄或痉挛,造成脑供血不足。这样的患者如果伴有脑动脉硬化,颈椎病就会加重脑供血不足,使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颈椎错位会牵拉基底动脉管壁压强改变,易引发脑供血不良。当患者年龄逐渐增长或颈椎姿势不良时,颈部肌肉和韧带容易出现劳损和退化,其固定关节的力量和功能就会减弱。这时候,患者在低头或仰头时,颈部关节容易发生失稳和错位,会刺激在颈椎横突孔中穿过的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收缩或扭曲变形,并进一步形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形成血栓,引发中风。
怎样预防颈椎病引起的中风
当颈椎病发生时,特别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应采用针灸、中药、推拿康复等方法,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采用颈部治疗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脑供血的恢复,也会预防下一次脑中风的发生。
基于上述原因,老年人定期进行颈椎保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已经有颈椎病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比如正规专业的推拿正骨、颈椎牵引、针灸拔罐、艾灸膏药、刮痧理疗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有一点务必注意,颈椎病治疗有一定风险,医院进行治疗。
除了及时治疗,大家平时也要进行颈椎的自我锻炼,包括恢复颈部和肩部活动范围、加强颈部肌肉和牵伸颈部肌肉的练习等。锻炼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慢不要猛,切不可操之过急,持之以恒方能起到较好效果。运动锻炼方法如下:
1.前屈后伸:头向后仰至最大生理曲度,维持5~10秒,再慢慢向相反方向;
2.侧屈:头侧屈至最大生理曲度维持5~10秒,再慢慢转向对侧;
3.旋转:头向左旋转至最大角度,眼望左后方;再将头向右旋转至最大的角度,眼望右后方;
4.环绕:头颈部自左向右环绕一周,然后再自右向左环绕一周;
5.耸肩:两肩同时向上耸动,然后自然下垂;
6.绕肩:两臂外展,以肩关节为轴向前环绕,然后再向后环绕;
7.抚项摸背:左臂屈肘掌心抚项,右臂屈肘,手背贴背,然后右臂屈肘,掌心抚项,左臂屈肘,手背贴背;
8.十点十分操:双臂平举,上抬十五度再放下,重复以上动作。以上动作每日可进行1至3次,锻炼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不用强求一律,做到最大幅度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干部之家-健康》杂志刊载内容(),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f/1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