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复习会让人“自闭”,在知识的海洋里越陷越深!特别是对于考点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交叉考试的的章节,更是让人头大。但是你只要跟着教研老师梳理的考点复习,就不会有大问题!
01
知识点讲解
考点1:脑卒中概述
1.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而后者的含义更广,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动脉和静脉系统的病变。
2.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或“中风”。
3.我国年将脑血管病分为10类,其中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考点2: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脑梗死
1)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2)临床特征:
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
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全脑症状,例如头痛、呕吐、昏迷等。
3)诊断方法:
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在发病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以排除脑出血,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2.脑出血
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2)临床特点:
①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3)诊断方法:
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3.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2)主要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3)诊断方法: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本病诊断明确后,应尽量行全脑DSA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
考点3: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等。
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肥胖和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和促凝危险因素等)。
02
牛刀小试
1.(真题)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
A.糖尿病
B.血脂代谢紊乱
C.高血压病
D.吸烟
E.精神紧张
C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
2.(真题)关于饮酒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少量饮酒也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B.饮酒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呈“J”形曲线关系
C.适量饮酒可能减少脑卒中风险
D.大量饮酒可增加脑梗死风险
E.大量饮酒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A国外有研究认为饮酒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呈“J”形曲线关系,即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天喝酒两个“drink”,每周饮酒4天以上时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过50ml,啤酒不超过ml,葡萄酒不超过ml(女性饮酒量需减半)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而每天饮酒大于5个“drink”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脑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3.(真题)关于脑卒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B.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
C.和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D.俗称脑中风或中风
E.是指一组发病急剧的脑血管病
B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在我国,又常将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中风”。在预防医学中,将脑卒中和冠心病归入“心脑血管病”,或称为“心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
有想了解健康管理师相关问题,尽可以私信小安哥,随时在线恭候哦~~~点击阅读原文,还能免费审核健康管理师报考条件,快来测一测吧
1
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条件审核+地区报考政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