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证医学指导原则下,参考国际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依据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的研究证据编写了该指导规范。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
前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存活患者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年,卫生部调査结果显承,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人口超过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构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目前,静脉使用r-tPA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时间窗窄,仅为4.5小时。致使超过时间窗的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另外,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所致卒中,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效果欠佳。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再通率小于10%,大脑中动脉M1段的再通率也不超过30%。
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显著提髙了闭塞血管再通率,延长了治疗时间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血管内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急诊血管成形术。动脉溶栓通过微导管在血栓附近或穿过血栓直接给予溶栓药物,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降低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但该方法耗费时向长,有些栓子药物难以溶解。
机械取栓和急诊血管成形技术出现相对较晚,其优点包括:避免或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具有更髙的血管再通率,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治疗手段。
适应证与禁忌证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尚未广泛用于临床,仅限于一些设备和技医院或医疗中心,因此缺乏统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目前认为,除治疗时间窗适度放宽外,其病例选择应基本遵循美国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NIND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同时参考由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和美国介入放射学会技术评价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标准。综合上述两个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现制定如下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年龄在18-85岁;
(2)前循环:动脉溶栓在发病6小时内,机械取栓及血管成形术在发病8小时内,后循环:可延长至发病24小时内,进展性卒中机械取栓可在影像学指导下,酌情延长治疗时间;
(3)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与疑似闭塞血管支配区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且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体征超过60分钟不缓解;
(4)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在8分到25分之间;后循环进展型卒中可不受此限。
(5)影像学评估:CT排除颅内出血;脑实质低密度改变或脑沟消失范围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或后循环低密度范围未超过整个脑干及单侧小脑半球1/3;医院,建议行头颈CTA或MRA检査,证实闭塞的责任血管;医院,建议行头颅CTP检査,证实存在缺血半暗带;
(6)患者或患者亲属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1)最近3周内有颅内出血病史,既往发现脑动静脉崎形或动脉瘤未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2)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收缩压持续≥mmHg,或舒张压持续≥mmHg);
(3)已知造影剂过敏;
(4)血糖2.8mmol/L或22.0mmmol/L;
(5)急性出血体质,包括患有凝血因子缺陷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或血小板计数x/L;
(6)最近7天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史;最近14天内有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病史;最近21天内胃肠道或尿道出血,最近3个月内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疾病,如严重颅脑外伤、严重肝脏疾病、溃疡性胃肠道疾病等;既往1个月内有手术、实质性器官活检、活动性出血;
(7)疑脓毒性栓子或细菌性心内膜炎;
(8)生存预期寿命90天;
(9)严重肾功能异常。
急诊全脑血管造影
急诊全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进行全脑血管和脑灌注评价。脑血管评价包括血管的形态、血栓的质地、血管闭塞部位及范围、侧枝循环情况等,是影响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Qureshi分级量表(表1)是根据DSA所示脑动脉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状况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价,其评定的等级与7d时恢复良好呈显著负相关(OR=0.4,95%CI0.2-0.9),与7d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OR=2.0,95%CI1.1-3.6),与治疗后完全血管再通呈负相关(OR=0.6,95%CI0.4-1.02),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良好。
表1Qureshi脑动脉闭塞分级量表
通过DSA判断血管狭窄或闭塞后的脑组织灌注程度,目前有多种分级方法,最常用的是TIMI分级(表2)。TIMI分级系统:从0分(完全闭塞)到3分(完整的再灌注)分为4层,这是心肌梗死患者最初用来评估动脉闭塞和灌注的。然而,TIMI分级制度有一些局限性。它并未说明闭塞位置或侧支循环情况。
Higashida等为了进行脑血管的溶栓治疗,在TIMI分级的基础上于年制定了TICI分级。TICI灌注分级评价标准从0到3分,从没有灌注到所有远端分支的全面灌注。目前TICI分级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临床研究中。
推荐意见
1.建议应用Qureshi分级量表评价脑动脉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状况对病变的严重程度;
2.推荐Qureshi2级以上考虑行血管内治疗;
3.推荐TICI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