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年全球统计,中国卒中病例占全球的41%!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资料来源:GBD年两性十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
全球疾病负担(GBD)年数据研究指出了两性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其中,饮食因素位居第二,而在中国卒中的综述中也指出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饮酒、空气污染、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钠摄入量高是中国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这意味着中国大部分人群都存在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脑卒中可防可治,我科针对脑卒中预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饮食上:
1.警惕隐形“糖”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成分,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中国居民饮食模式以谷类为主,但长期的饮食习惯导致人们普遍摄入大量精米白面,由于加工过于精细,长期过多摄入精白米面类碳水化合物不止会使人们体重增长,且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人每天建议摄入谷薯类g-g,其中,全谷类如玉米、全麦、燕麦、小米、糙米等及杂豆类50-g,薯类50-g。学会控糖,糖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0g,尽量控制在25g以内。
2.控盐是关键
高血压是脑卒中第一大病因。有研究表明,高盐(钠)摄入可增加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而降低盐(钠)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由于钠离子过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引起细胞(包括平滑肌)水肿,使血管腔变窄。为了预防血压的升高,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内为宜:1)食用定量盐勺,可有效控制盐的用量。2)运用自然调料替代食盐,如选用醋、柠檬汁、胡椒粉、香料、姜、辣椒等自然调料来替代食盐用量,也有利于盐量的控制。3)远离咸菜、榨菜、酱制食物、熟食肉类、午餐肉、香肠和罐头等腌制类食物,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的用量。4)菜品出锅时再放盐。
3.少油烹饪一身轻
烹调油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居民烹调油摄入量过多,过多脂肪和动物脂肪摄入会增加肥胖,反式脂肪酸增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更有益心血管的健康,如橄榄油、亚麻籽油、深海鱼油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烹调油和动物脂肪用量,建议每天的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g。
4.吃鸡蛋不弃蛋黄
鸡蛋中除了有丰富且利于人体吸收的蛋清(蛋白质)外,其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质的形成,清除过氧化物,使血液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由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但是,鸡蛋黄中除了有卵磷脂外,其胆固醇含量也很高,虽然年,中国营养学会在新版的DRIs的建议中,去掉了对膳食胆固醇mg的上限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节制的摄入,且血液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是确凿的,因此,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周吃3-6个鸡蛋。
5.蔬菜与水果来帮忙
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也是脑卒中患病的一大危险因素。有一种饮食模式叫“地中海膳食”,其饮食模式使该地区人民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蔬菜和水果的充足是该膳食结构的一大特色,选用当季蔬果作为食材,尽可能食用纯天然、新鲜蔬菜和水果,蔬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物、膳食纤维、钾、镁等营养元素,减少加工的次数,减少泡水时间,以防止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被破坏和流失。建议每人每天蔬菜摄入克—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以上,水果的摄入量建议每人每天在克-克之间。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1.健康体重
有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不管在哪个年龄都建议重视体重,BMI不要超过23.9kg/m2。且腰围得到控制,男士不超过85cm,女士不超过80cm。
2.戒烟限酒
香烟的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伤害人的内脏特别是心脑血管。大量饮酒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优选红葡萄酒。当然,酒精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尽量不饮酒。
3.心情愉悦、睡眠充足
情绪激动可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极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导致中风,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中老年人不宜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深呼吸、冥想等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应保证每日6-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熬夜,让心脑得到充分休息。
4.有规律的运动
缺乏体育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
一般的轻体力活动、断断续续的体育锻炼不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为达到有效水平,建议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总时间不少于分钟、运动程度中度及以上(运动时心率达到次/分以上),可选择如慢走、慢跑、游泳等项目,如果辅以肌肉强化(抗阻)训练,效果更佳。虽然预防效果与规律的有氧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正相关,但仍需强调个体化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循序渐进并且不暂停原有慢性病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尚需注意运动安全。
参考材料:
1.TheGBDLifetimeRiskofStroke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Country-SpecificLifetimeRisksofStroke,and.NEnglJMed,December20,.
2.GBDStroke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stroke,–: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LancetNeurol.Mar11.pii:S-(19)34-1.doi:10./S-(19)34-1.
3.WuS,WuB,LiuM,etal.StrokeinChina:advancesandchallengesin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management.LancetNeurol.;18(4):–.doi:10./S-(18)30-3.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临床营养科简介
医院于临床营养科成立于年4月,由3名有营养背景的副主任医师、3名护师及1名营养师组成,主要负责全市膳食营养行动策划,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及指导营养治疗,帮助患者更快康复、预防慢性病,为特殊人群制定食谱,同时开展营养门诊及科普宣传、义诊等,普及合理膳食及健康观念,帮助人们正确养生、健康生活。
营养门诊主诊范围:营养不良的诊断与风险评估,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痛风、肥胖)的营养干预,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孕产妇营养与保健,儿童营养咨询与干预,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慢性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饮食干预与营养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后续将增加门诊时间)
门诊地点:医院门诊二楼内科二6号诊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