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10万人口/年。70%的生存者有程度不同的残疾存在。
患者或存在运动感觉障碍,或意识、语言、吞咽、认知,以及精神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不但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
社会老龄化加剧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而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提高日常生活自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对步行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
脑卒中的康复目标功能-活动-参与
这个是很多脑卒中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般对于康复而言,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大目标。
第一个目标就是恢复功能。
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
第二个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第三个目标就是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
现在的脑卒中有低龄化的趋势,临床上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发生脑卒中已经比较多见的。如果你只恢复了功能,只恢复日常生活自理,可能还是不够,我们最终的目标,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他的家庭。
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规范
1、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
2、交流功能障碍
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
3、认知功能障碍
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
4、心理障碍
表现为焦虑、抑郁等;
5、其他功能障碍
如吞咽困难、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
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包括:
良好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转移训练,适度的主动、被动运动及基本的ADL训练,必要的床边语言、吞咽、构音训练、心理支持等。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神经促进技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技术及心理疏导。
1正确肢位的保持
所谓正确肢位摆放,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通常选用下列体位:
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斜侧卧约40°~60°。头部用枕头舒适地支撑,背后用枕头塞稳,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内肌的痉挛。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放在身前是错误的,易引起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患侧下肢在后,患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这是重要的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且健手能自由活动。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枕头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肩前屈90°~°,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双下肢间垫一枕头,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身后可放置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仰卧位:头下置一枕头,但不宜过高,面部朝向患侧。患侧肩部垫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枕头外缘卷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右下角支撑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足底应放置固定物以保持跟腱不缩短,以上做法为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应尽可能少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而且,这种体位下,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压疮危险性增加。
半卧位:患侧后背、肩部、手臂、下肢用枕头支撑,患侧下肢微屈。
2肢体被动运动
肢体被动运动一方面可以预防关节活动受限,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还能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关节疼痛和心、肺、泌尿系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等等,另一方面,为即将开始的主动功能训练做些准备。而对于存在严重的肌肉无力的偏瘫患者,正确体位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尤为重要。需要注意,脑卒中后患者卧床时期的康复治疗并非消极的被动的进行患者的管理,而是积极地以预防继发性损害为主,并逐步帮助患者恢复主动训练,争取早日下地活动。
3体位变换
主要是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体位变换包括被动、主动向健侧和患侧翻身,主动、被动向健侧和患侧横向移动。当主动变换体位出现时,体位变换的训练开始为进一步坐起打下基础。
4从仰卧位到床边坐起训练
采用仰卧位经侧卧位起坐训练法。
5坐位平衡训练
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还可使用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
6神经促进技术
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7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
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8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
均可酌情进行。
9言语治疗
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9ADL的训练
主要对床上的进食、穿衣和个人卫生进行评估和训练。
10心理治疗
由于患者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为了能使病员认清现实,使其能保证治疗,故必须对病员进行心理治疗。首先评定患者现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如抗抑郁的氟西汀(百忧解),抗焦虑的多虑平等药口服等等。
温馨提醒
统计表明,康复介入越早,并发症越少,最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据不完全统计,80%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可以恢复行走能力或者使用手杖辅助即可实现步行功能;将近50%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恢复手的功能,及早而全面的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再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