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庣殑鏍规不鏂规硶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前言:最近有小伙伴留言说在照料病人期间,发现病人容易便秘。病人不但如厕时间很长,却一无所获,隔段时间又复如厕,还是一无所获。反复几番折腾,加上病人本身行动不便,宽衣解带仍需家属反复协助,很容易弄得全家精疲力尽。长期以往,病人很容易心情烦躁和抑郁,病情也很难康复。
就此,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果然脑中风病人便秘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病人和家属很头疼的地方。下面和各位家属分享一下关于“便秘”那些事。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30%-60%,国内研究显示,临床有40%-65.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严重者80%左右出现便秘症状。便秘与脑卒中病势轻重呈正相关,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出现便秘的几率就越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重视“便秘”这件事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拉”这件事真的很重要,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还直接影响人体其他代谢过程,影响我们的免疫、循环、神经等系统。
最近热门的“"微生物-肠-脑"轴的研究,让人们逐渐明白,人体肠道中存在着万亿个细菌,种类繁多,它们从我们出生开始,在我们肠道内与我们共生,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细菌的群落数量或分布的变化,与我们的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而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便秘存在相关性。因此,对于卒中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众位卒中高危人群,重视“便秘”这件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高危人群,长期便秘,容易引起胃肠道菌群的紊乱,很可能诱发脑卒中。有研究表明,老年性便秘人群肠道中,肠杆菌、肠球菌、梭杆菌(坏细菌)数量增多,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好细菌)数量减少。而脑梗死/TIA患者肠道中,机会致病菌(坏细菌)如肠杆菌、巨型球菌、脱硫弧菌及颤杆菌克等显著增加,而(好细菌)常驻菌或有益菌如拟杆菌、普氏菌及柔嫩梭菌等显著减少。此外,有研究发现,奇异菌属和瘤胃乳酸杆菌(坏细菌)的增加及沙克乳酸杆菌(好细菌)的减少与缺血性卒中独立相关,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和宿主代谢及炎症水平有关。
大量实验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直接参与了血小板活性的激活及血栓的形成,并且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而肠道菌群紊乱,容易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增加,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并可导致易损斑块的形成,使得脑卒中发生几率增加。
其次对于卒中病人,如并发便秘,还会让病情恶性循环。研究证明,卒中发病时的状态会促进菌群由消化道转移至血液,从而诱发系统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使病人肠屏障破坏、促炎T细胞的极化及肠淋巴细胞向脑梗死区域迁移,使脑梗病情继续恶化。严重的脑梗死发生后还会改变胃肠道菌群分布,进而导致卒中后体内稳态失调并诱导免疫应答,使脑梗病情进入恶性循环。
此外,卒中后肠道菌群紊乱使病人容易产生抑郁。“肠-脑轴”是大脑与胃肠道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胃肠道不适常伴有情绪的反应,会让病人烦躁抑郁,而情绪的反应反过来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例如,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重度抑郁患者肠道菌群不同于健康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坏细菌)丰度增加。
再次,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密切的关系。近期的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高危因素中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致病“三剑客”,都与肠道菌群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虽然发病机制复杂,但生活方式如饮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膳食的摄入又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好细菌和坏细菌的比例)有很大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了血压调节。如,细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参与血压的调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肠-交感神经系统轴”调节血压。
此外,研究证实,高脂饮食亦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反之紊乱的肠道菌群可加重脂代谢异常;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其中较为直接的机制是肠道菌群改变导致的慢性低度炎症促进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均衡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菌群紊乱来改善我们的血压、血糖、血脂。
最后,便秘本身对于高危人群和病人而言,很可能就是直接发病的诱因。因便秘排便时需过分用力,加大腹肌收缩,腹腔压力升高,迫使心脏收缩力加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可造成脑血管破裂、脑出血,严重时可致脑卒中患者突然死亡。
卒中病人便秘的预防
预防便秘对卒中病人来说不见得是件容易的事情。
卒中病人由于脑神经损伤,如脑神经压迫造成由中枢神经控制的排便反射发生障碍;卒中病人用的药物,如脱水剂(甘露醇),利尿药(吲达帕胺),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以及神经阻滞剂(依那普利)等也会引起便秘;加上偏瘫等肢体症状造成的运动量减少,胃肠道蠕动减少;还有病人的情绪状况,如抑郁等;此外,住院期间有些病人不习惯于在病房内卧便,使患者产生窘迫感,羞于床上排便,从而产生意识抑制排便,经常抑制便意者便秘的发生率高。
因此,病人和家属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一些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便秘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雨人整理了文献中靠谱的主要措施有:
1、饮食调养:增加水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便秘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加快结肠、全胃肠通过时间改善便秘。多吃新鲜蔬菜,每日不少于g;增加摄入粗粮杂粮的量,增加植物性纤维的摄入,尤其是卧床的病人,建议多吃苹果、香蕉、梨等水果不少于g;每日饮水量不少于ml(4瓶小农夫山)。具体参考年8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中国卒中患者膳食指导》(点击阅读原文可见)
2、收腹提肛:每日晨起后练习收缩腹肌10分钟,收缩肛门和排便训练10分钟然后排便,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3、适当的运动:卧床的病人可以在床上练习抬腿,双脚模仿蹬车动作,也可以练习腹式呼吸;如果病人可以坐起来,可以在床上练习八段锦或太极拳等上半身坐式部分的动作。
八段锦招式
4、腹部按揉:排便前或早中晚每日定时推揉腹部。具体方法:平卧床上,右手掌轻按压,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即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次序按摩,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
5、穴位按摩:患者仰卧,宽衣解带,用一指禅法在天枢、中脘穴位按摩,各1-2分钟,再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摩腹10分钟,使热量深透腹部,最后按压长强穴2分钟,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6、心理护理:尤其对于卧床后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的病人,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例如,排便时,注意隐蔽私密处,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让病人放松,不要刻意抑制排便,有大便的时候,不要压抑排便的意识。
7、充足睡眠:足够的睡眠可改善神经疲劳,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缓解胃肠的紧张状态,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排便。
总之,需重视脑卒中患者的便秘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积极探索和发现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方法,解除脑卒中患者因排便困难导致的焦虑和痛苦,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最后,祝各位每天都有好“便便”。
1、刘海宁等,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复旦学报(医学版),年04期;
2、余英,老年性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性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12期;
3、游超等,缺血性卒中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临床荟萃,年03期;
4、侯淑敏等,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年05期;
5、许杰等,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卒中,中国卒中杂志年02期;
6、国家卫计委,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年8月1日颁布
·免责声明:本公共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hl/1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