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脑卒中大会暨脑卒中防治工程总结会在合肥召开。会上,与会专家介绍了我国卒中建设的最新进展。同时专家也强调,进一步普及卒中防治适宜技术与保障溶取栓药物供应,是改善卒中致死、致残现状,提升我国卒中救治水平的重要手段。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脑卒中防治工程总结会现场
减少卒中致死、致残迫在眉睫,普及溶栓取栓是重点在我国,由卒中导致的致死、致残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据统计,年我国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1];另外,有3/4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有40%病人重度残疾[2]。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加重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可能性,也为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加强健康扶贫工作,避免因病致贫返贫,成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因此,如何预防卒中人群的致死和致残,在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是我国卒中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国际经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如果及时采取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急救治疗措施,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显著减少残疾发生。在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的高度重视和组织带动下,在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在过去一年,我国卒中防治工作有序开展,覆盖全国的卒中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卒中急性期救治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升。我国卒中防控工作最新进展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赵性泉教授对此表示:“有效防控卒中对实现健康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健康的目标至关重要。在卒中急性期及时采取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脑卒中发病后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因此,加强溶取栓技术是卒中防控的一个重要‘抓手’,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卒中预防和救治水平,逐步改善卒中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现状,从而降低因病致残所带来的社会风险与病患家庭负担。”卒中防治,加强溶取栓技术普及、保障溶取栓药物器械供应是关键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卒中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卒中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在提升卒中急性期救治水平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拦路虎”,医院还不具备能够开展溶栓治疗的卒中团队,各地区间急救治疗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未实现溶取栓技术的普及等。赵性泉教授指出:“在发病4.5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医院尤医院的脑卒中救治水平,是我国卒中防控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培训静脉溶栓技术,全面提升溶栓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随着全国更多卒中中心的快速建立,以及卒中防治关键技术的普及开展,我国对于卒中急救药物和器械的需求也在加速增长。以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静脉溶栓金标准药物rt-PA为例,据估算年全国已有超过10万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其治疗中不同程度获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静脉溶栓药物就是“救命药”。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及相关方都在不断努力保证各级医疗机构静脉溶栓药物的供应,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作为本次大会的参会支持企业之一,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事业部负责人董博文博士表示:“作为全球卒中领域的领导者,勃林格殷格翰始终致力于提升卒中诊断标准和诊疗流程,并与多方联手共同支持中国卒中中心建设,促进中国卒中防治事业实现长足发展、造福中国卒中患者。同时,在全球范围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在生产能力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勃林格殷格翰竭力保障卒中急性救治期金标准溶栓药物阿替普酶(rt-PA)的供应,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也从未松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卒中领域,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和解决方案,推动健康中国早日实现。”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刘尊敬,等.中老年保健.,-15.
编辑:李慧
审核:贾薇薇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l/1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