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频发脑卒中中医防治效果好
一到冬季,就进入了中风的高发季节。冬季之所以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因为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易受到冷空气刺激,导致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又因为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中风。
中风的分类及后遗症
中风可分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类。缺血性中风一般起病缓慢,大多由于血液粘度升高、血栓形成所引起。出血性中风或称脑溢血,起病比较突然,以头痛、恶心、呕吐为先兆症状。中风的后遗症最多见是肢体偏瘫或瘫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反复的脑栓塞可使脑萎缩,产生智力障碍,即所谓血管性痴呆症。
中风发作的诱因
一般来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多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由于现在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工作应酬不断,烟酒不离身,加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他们成了患高血压的主要群体,因此中风在他们当中爆发的几率非常高。
首次出现脑缺血症状是警报
此类疾病多发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病人多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但很快能恢复正常,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人可以几年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这些人对疾病往往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没事了,其实病人的隐患被忽视了。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类患者3~5年后大多都会出现脑卒中,造成难以弥补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起病在颅内祸根在颈部
导致脑卒中发作起病看似在颅内,祸根实则在颈部,大约80%以上的病灶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系统。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脑卒中多由患者颈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及斑块脱落,导致脑动脉血管栓塞所造成,只要清除疏通增厚的颈动脉血管,患者肢体麻木、无力感、视力模糊、头痛等缺血症状就会消失或有明显改善。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中老年人,医院检查,跟踪病情。
早期干预可防患于未然
尽管有些中风发作来得突然,不易预测,但若自己和家人特别留意,还是会发现某些蛛丝马迹,从而及早就医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常见的报警信号有:
一过性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出现黑蒙,意味着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发生一过性黑蒙,被视为是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短暂性视力障碍。即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剃须修胡征。是指自己持刀刮面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并说话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诱发了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尽管恢复很快,但足以提醒人们,缺血性中风随时可能发生。
哈欠连连。常因血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近年研究发现,脑缺血,特别是呼吸中枢乏氧时,也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乏氧加重,特别是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所以,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也不容忽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它已是最轻型中风,已出现了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只是持续时间短暂,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所以,仍把它看作是进展性脑卒中和完全性脑卒中的先兆。有人追访观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3~5年后,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包括血液流变学检测、心电图、心血管超声、多普勒血管检测、脑血流量、眼底检查及颅脑CT等,必要时还可作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系统治疗,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来源:广东科技报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