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飞·执业医师·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
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冬季并非全都于立冬日同时开始,除了华南沿海长年无冬、青藏高原地区长冬无夏、偏北与偏南地区,各地区尤其是黄淮地区,冬季基本都是从立冬日开始。冬季开始之后,会出现降水减少、气温下降、风力加强的天气转变。从中医角度怎样看,降水的减少,无论是对农作物还是对人体,都容易出现因缺水干旱,加重寒邪对植物/人体的危害,容易出现“旱助寒威”现象,中老人更应注意。
立冬前后中老年人易犯脑卒中、心血管、流感疾病
立冬前后,中老年人由于功能不足甚至功能虚衰,抵御能力也随之衰减,正是风寒燥邪乘虚而入之时。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及早防范,以免出现问题。
一、脑卒中
脑卒中也就是“中风”,是老年人这个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现在老年人高血压很普遍,天气温度大幅下降后,身体不适,血压容易升高,中风危险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及早预防,不能大意。
二、心血管
心绞痛、心肌梗塞等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
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已有这两方面问题的老年人需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突发意外。
三、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虽不是大问题,但若治疗不及时治疗方式不当,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
防病需从生活、起居、饮食、锻炼方面入手
一、生活方面
1.外出要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戴帽子。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旺也最容易在此消散,头部受冷容易因其脑部血管的紧张甚至痉挛梗堵。
2.外出需要拄拐棍。因为跌倒后的事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骨折、脑出血甚至死亡现象,这是绝对需要注意的。许多人好强爱面子,认为拄拐棍是服老所以坚决不住,其实拐棍是第三个腿,有意外可以支撑一下,需要绝对提倡。
3.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23°-25°左右。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较差,阴冷的温度很容易造成外感甚至肺炎(尤其是送暖气前一个月、停暖气后一个月),这对老年人来说是要命的问题。外出时候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
二、起居方面
冬三月,此谓闭藏。养“藏”之道。
1.晚上注意早睡,少熬夜。晨起不马上出被窝,可以通过双手进行梳头动作,搓一搓双耳及面部。也可以对下肢进行搓一搓,再下地活动。
2.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泡脚,如果有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不主张热水泡脚。
3.坚持每天清早冷水洗脸,可以提高抵抗力。关节疼痛的患者要注意保暖,适当休息与运动相配合。
三、饮食方面
需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1.食量方面
晚饭最需要注意,因为老年人心肺功能相对不足,又缺乏锻炼,身体代谢慢、组织易缺氧,如果晚饭进食过多耗能好氧会加重不适症状;晚饭可以以蔬菜粥为主,比二米(大小米)芹菜、胡萝卜、菠菜等。控量还可以补充维生素、又可以通肠胃。
2.饮食相对清淡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是不可“盲目”进补。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立冬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立冬至冬至,饮食该以清淡为主,清淡是指做法与配料,少煎炒多烩多炖,少放温燥、辛辣刺激之物比如大料、花椒等。
一日当中熬粥、煲汤是滋补阴液的最好办法。同时三餐之间也需要补充水分(-ML),冬日虽排汗会减少,但身体组织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这些都是防止旱助寒威。
早饭用五谷杂粮熬粥可以配上水果,午饭可以时常选用牛羊肉鱼类等食材加上新鲜蔬菜煲汤,同时配上药食同源的中药药方当佐料效果会更好。
四、运动方面
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如果是外出活动,需要提前热身。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活动,疏通气血、调节代谢。实在不行可以多散步,但要计数设定目标比如一千步。
预防疾患药膳方药推荐
现在给大家可以提供几组配伍,预防上述几种疾患。
健脾祛湿汤:陈皮5克、炒山药20克、薏米10克。
润肺化痰汤:百合10克、炒山药15克、川贝5克、黑木耳15克。
补肾养心汤:枸杞15克、龙眼肉10克、红枣4枚。
清肝降火汤:菊花10克、银花10克,决明子9克。
补血养心汤:当归12克、龙眼肉9克、红枣4枚。
降脂清脉汤:菊花15克、山楂12克、决明子15克。
活血通瘀汤:丹参10克、三七3克。
如有需要,最好先让专业大夫对家人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再配伍药膳进行上述疾患的预防。
愿大家身体健康,我们昂生人愿为您保驾护航!
扫描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zz/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