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自伟(医院)
以脑卒中为首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井喷态势”,自年以来的几次居民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如何有效的降低以卒中为首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已经成为医务工作者控制慢病的首要任务。
一、认识卒中及其危害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脑卒中引起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一致,但出现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时,如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则不属于脑卒中的范畴。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和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四高特点:一是发病率高,来自于年发表于Strok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年脑卒中患者多达万;原卫生部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以脑卒中为首的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农村;
二是死亡率高,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按区域、年龄、性别和国家收入等对截至年的全球死亡人数、疾病和伤害等数据进行了比较,对人口健康问题进行了全球范围内详尽的阐述。中国数据显示脑卒中在年是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根据《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年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56/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7/10万,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脑血管病居首位;
三是致残率高,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残疾是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
四是复发率高,我国多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资料表明,医院门诊脑卒中患者中约40%是二次以上复发人群。
虽然脑卒中危害巨大,但它又是可防可治的。可防: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调查表明,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环境因素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研究表明,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40%的肿瘤。可以说,不良生活方式是引致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治: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即发生坏死,通常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救治。但是,只要认识到卒中,发生后能够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有些患者的病情是完全可以恢复,不留下任何后遗症的。
影响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过去的20-30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酗酒、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吸烟率居高不下等不良生活方式已经增多。调查研究证实,目前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超重与肥胖、颈动脉狭窄、体力活动不足、酗酒等。据多家医疗机构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统计数据表明,高血压、缺乏运动、低密度脂蛋白高三项因素处于影响卒中发生的前三位。
在充分认识卒中的危险因素后,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来开展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从而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同时对卒中患者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不同原因预防再发,做好二级预防。
二、国家对脑卒中防控的网络体系建设
为有效控制脑卒中严峻的发病形势,原国家卫生部于年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年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于年6月正式更名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任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科、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李清杰任副主任。工程的总体目标为推进全国脑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建设、探索我国慢病防治新途径、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病协同防治水平。
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31医院,医院建立区县级协作单位、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三级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教育先行、学科合作、规范防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十六字中国卒中防控策略,开展卒中防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是指必须把脑卒中防控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层,放到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上。“提高素养、教育先行”是指全面提高百姓健康素养,医务工作者应主动通过媒体等多种方式把慢性病防控知识传教给老百姓。“学科合作、规范防治”是指要克服我国目前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弊病,积极提倡多个学科联合工作模式,取得脑卒中防治较好的效果。“高危筛查、目标干预”是指脑卒中高危人群要及时了解自身脑卒中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控制。
三、开展高位筛查目的、意义与方法
目的与意义:通过开展脑卒中的高危筛查,明确其高危因素,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或者延迟卒中发生;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库,科学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性防治策略。
方法:首先对40岁以上人群开展8项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即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卒中家族史。存在3项以上或既往卒中病史或既往TIA发作的为高危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者为中危人群;其他情况为低危人群。
对所有目标人群应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以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对低危人群,重点要注意以下10点日常生活行为:饮食要清淡;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老年人应防止体位改变、便秘;注意气候变化;每天饮水要充足;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对中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对高危人群应进一步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相关情况后给予积极干预,包括规范的系统内科治疗、CEA与CAS等,同时给予定期随访。
扫描治白癜风郑州哪家医院好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