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发病前的收缩压,而严重缺血性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的收缩压与发病前平均收缩压水平接近,该研究相关内容发表在LancetNeurology杂志上。
75%的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后血压会升高,该情况被称为卒中后高血压,在几天后血压又会自发性下降,目前对急性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比较。
进行降压治疗对于严重缺血性卒中和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可能不同。由于对这些区别进行解释的生理学基础缺乏,所以对相关研究结果的说明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区别,该研究的研究者对牛津血管研究(OXVASC)中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
OXVASC研究为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本研究的研究者纳入于年4月1日至年3月31日期间发生卒中的例患者,其中严重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3分)例,脑出血患者例。
研究者对这些患者发病后第一次血压与发病前最后一次血压、10年间的平均血压、发病前最高血压进行比较。采用成对t检验对发病前后的血压进行比较,采用Z检验验证发病后血压是否与发病前血压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前血压测量的总次数为次,每例患者接受血压测量的中位次数为17次[四分位距(IQR)8~31]。10年间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发病前收缩压平均值相当接近,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最高收缩压高于脑出血患者[平均差值6.5mmHg,95%可信区间(CI)0.5~12.4;P=0.03]。
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急性期第一次心脏收缩压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mmHg(标准差30.1)对.8mmHg(38.5),P<0.]。未曾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第一次心脏收缩压测量值分别为.2mmHg(27.8)和.4mmHg(37.4,P<0.)。
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急性期第一次心脏收缩压测量值与发病前平均血压接近(增高10.6mmHg),在发病后24h内心脏收缩压轻度下降(90min内至24h平均下降13.6mmHg)。
与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相反,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一次心脏收缩压测量均值显著高于发病前(平均增加40.7mmHg,P<0.),收缩压在发病24h内下降明显(平均下降41.1mmHg;P=0.;见上表)。
在脑出血发病前几天和几周内收缩压平均值增加明显(P<0.),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没有此种情况。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原发性脑出血发病后急性期第一次血压测量值更接近发病前最高血压测量值[比值比(OR)3.4,95%CI2.3~5.2,P<0.]。
在发病90min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h内收缩压最高值比发病前最高值平均高50mmHg,然而缺血性患者却低于发病前5.2mmHg(P<0.)。
该研究为第一项比较卒中前后血压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不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卒中发病后,进行快速降压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存在区别的原因。
此研究的局限性包括:血压测量较晚从而低估了超急性卒中发病后血压的水平,降压药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对卒中后血压降低水平的分析等。
(《卒中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白癜风医院成都哪家好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