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脑卒中及痴呆社区防治与康复培训班纪要
年4月23日,广州医院北院20楼学术报告厅外人头攒动,从广州市荔湾区,乃至海珠、白云、黄埔及东莞市等其他区县汇流而来的多位学员从容又秩序井然的报名、缴费、落座,开始这一天长达7个小时的专题学习。
我院执行院长赵自平主任医师做了开幕式发言,盛情欢迎参加学习的各方学员,并就我院的概况和神经内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做了介绍及展望。
以下为培训班内容简单摘要:
徐恩教授,博士生导师,归国学者,广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第一个发言,做了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进展》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及指南解读,包括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各种并发症的具体治疗;以及恢复期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调脂治疗等。
王艺东教授,中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脑血管专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做了关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解读》讲座。讲座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指南的用意,摘录如下:
关于抗血小板治疗推荐意见的解读
新版指南再次肯定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首选地位(I类推荐,A级证据);强调个体化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以下人群使用氯吡格雷可能获益更多:
曾发生过缺血性卒中、心梗、接受过心脏搭桥术、合并多血管床病变、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消化道出血高风险(如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和正在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
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
哮喘或COPD患者;
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仍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基于新增的双抗研究证据,指南推荐轻型卒中/TIA患者应尽早短期21天使用双抗,发病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使用双抗治疗90d;不推荐长期使用双抗;
基于ARCH研究,对于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但与口服抗凝药相比尚无肯定的结论。
关于血压管理推荐意见的解读
新版指南对起始降压治疗时机的推荐:无论是否接受过降压治疗,在缺血性卒中或TIA发病数天后,如果血压≥/90mmHg,没有绝对禁忌症,就应启动降压治疗(I,A)。
指南对特殊人群降压目标的推荐: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7-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B);由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Ⅳ,D)。
强调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降压目标值(II,B)。对于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首选RAAS抑制剂,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或高危患者应联合降压,单片复方制剂有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血压达标率。
关于血脂管理推荐意见的解读
新版中国指南立足国际视野,兼顾中国实践。强调了无论LDL-C基线高低均应及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充分考虑循证依据和国内外指南推荐(LDL-C降低≥50%或LDL-C<1.8mmol/L),兼顾评估他汀类药物疗效和依从性的实际操作需要(LDL-C<1.8mmol/L)的前提下确立他汀降脂治疗目标;推荐在更确切的人群中应用更积极、更强化的降脂策略;充分肯定了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他汀干预的获益。
对老年患者和脑出血史患者等特殊人群则建议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他汀,提高安全性和依从性。
关于新增章节“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解读
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影响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II,B);医生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疗体系因素均影响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III,C);规范的二级预防流程,可能会提高二级预防药物的实施率(II,B)。
李中教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八年制医学生长程导师、医院高访学者(荣誉副研究员),做了关于《老年认知障碍诊治及指南解读》的讲座,按照认知功能概述、老年认知障碍筛查诊断、认知障碍药物治疗、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料与看护四个部分进行详细讲解。他指出:
按照指南解释,明确诊断为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可以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治疗;明确诊断为中-重度AD可以选用美金刚;应用某一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出现不良反应程度,选择停药或调换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李中教授推荐大家查看关于AD的优秀影片:StillAlice,《我只认识你》(PleaseRememberMe)、《明日记忆》及《守望幸福》等。
梁燕玲主任,广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荔湾区区域化卒中协同救治网络的构建及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分别讲解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介绍、医院卒中中心的介绍、荔湾区区域化卒中协同救治网络的构建和脑梗死的超急性期溶栓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rtPA和尿激酶)、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最后,梁主任就分级转诊指证向大家做了指导并提出殷切希望。
罗爱华主任,广州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擅长神经科疾病的康复,包括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及康复工作。报告内容为《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的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及痴呆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措施做了详细介绍和示范,她指出脑卒中社区康复的目的主要在于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主要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痴呆的康复主要包括记忆障碍的康复和执行功能障碍康复两大类。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包括内辅助治疗:有复述、视觉意向、语义细加工、首词记忆术、PQRST练习法;以及外辅助治疗:环境适应、外在记忆辅助工具、活动日程表、记忆提示工具。执行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基本技能训练;开放性作业训练:比较两件物品的相似与差异,图片分类,图画排序、推理训练;功能性训练:功能性作业活动,解决问题的训练。
祁风主任医师,广州医院北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演讲的题目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检查及治疗》,详细讲解了缺血性卒中的定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资料、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及分类,辅助检查及急性期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中风单元(strokeunit)的组织化治疗、起病3小时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
韦朝霞主任医师,广州医院北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演讲的题目为《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及防治》,讲述了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血管性痴呆的概述、分型及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辅助检查、预防及治疗。指出VD的治疗原则:控制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改善认知功能和对症治疗行为精神症状,而控制危险因素包括发现高危人群、有效控制高血压(I级证据,A级推荐)、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房颤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颈动脉内膜剥离和支架放置、生活习惯的改变、有效治疗卒中和TIA及有效康复。
余科副主任医师,广州医院北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做了关于《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对路易体痴呆分别从概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指出其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主要对症治疗改善认知功能、改善锥体外系症状、改善精神症状及改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让人感动的是,整个培训班时间长,安排紧凑,休息时间短且场地不足,但我们的学员显示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极高的个人修养,绝大多数人全程认真听课、记笔记并坚持到最后,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我们深以为傲。期待明年能以更好的内容和安排回馈大家!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ohdqi.com/zcmbyy/6844.html